
江苏省太仓市港城小学老师为孩子们讲解水稻生长知识。 | 新华社发
10月16日是第45个世界粮食日。世界粮食日所在周,也是我国粮食安全宣传周,今年的主题是“粮食节约 人人有责”。
数据显示,消费环节对粮食造成的浪费占粮食全链条损失率的近3成。我国城市餐饮业每年餐桌食物浪费量可达1800万吨,相当于5000万人一年的食用量。
如此巨大浪费,主要来源于几方面。不少餐厅推出价格高昂但极具“彩头”的“吉祥宴”“富贵席”等套餐,导致顾客过度消费,进而催生浪费。民众日常“下馆子”,因“碍于面子”等原因,出现“眼大肚小”、点餐量远超实际食量的情形,产生浪费。外卖平台和商家为促销推出“凑单满减”等活动,击中客户“贪小便宜”心理,导致消费者“被搭配”或多点本不需要的菜品,造成浪费。甚至,大学校园存在一定数量的“僵尸”外卖,无人问津。
餐食浪费从来不只是“浪费食物”,更是浪费无数人用时间和汗水换来的劳动成果。从一粒种子到一粒饭食,最快要3072个小时(128天),经几十道工序才能端上餐桌。一秒倒进垃圾桶的剩菜,背后是菜农凌晨在菜地采摘的辛苦,是运输司机顶着风雨送货的奔波,是超市员工仔细分拣打包的耐心。
我国以占世界9%的耕地、6%的淡水资源,养育了全球近1/5的人口。2024年,全国粮食年产量首次迈上1.4万亿斤新台阶,人均粮食占有量达500公斤;上月底,2025年夏粮收购旺季结束,累计收购小麦1.08亿吨。但这些不能成为我们浪费粮食的借口。“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不该停留在幼儿《悯农》的古诗背诵,更应内化为每个人的切实行动。
在减少食物浪费、倡导“光盘行动”方面,不少学校做出了新的探索。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的学校食堂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需求,推出了小份饭菜和同等价位可拼菜的模式,小碗自带智能芯片,实现费用自动结算。
每粒粮食都连着国计民生,每个餐桌都关乎大国粮仓。愿我们每个人都放下“面子心结”,以“肚”为量、按需点餐正规配资论坛,物尽其用、畅享美味。人间至味是清欢。
涨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