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当马勒第九交响曲最后的余音散去,捷杰耶夫与马林斯基交响乐团的“马勒马拉松”在昨夜跑到终点的时候,第二十四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的大幕也就快要拉开了。
艺术节的开幕式放在今晚,但确切地说,上海已经提前进入了艺术节时间。从巴伐利亚国家歌剧院原班人马在上海为期6天的歌剧节,到马林斯基5天内演完马勒全部交响曲,现象级的演出让众多乐迷如痴如醉,甚至惊叹疯狂。
接下去,陕西人民艺术剧院将携五部现实主义题材精品剧目集中亮相,维也纳爱乐等享誉世界的大团名家亦将纷至沓来——今年的艺术节安排演出展览活动500余项、1200余场。55台主板演出中,境外项目占比近六成,在沪首演比例近九成。
从演出规模和登台者的“段位”看,上海国际艺术节正在建立起比肩世界一流的标准。如果再作一些“打开来”的分析,拿到上海的节目水准和演绎质量,亦在水涨船高。
前面提到的两场古典音乐盛事,都是上海“独享”的待遇,曲目、剧目的安排非但使尽浑身解数,并且展现格外的艺术标准,甚至有一定欣赏门槛,在上海不说是“后无来者”,也算是“前无古人”。
世界上艺术节庆众多,衡量高下的一个基本标尺,首先就是演出品质。从节目的策划安排到演绎呈现,是否足够专业、厚重、前沿乃至富于挑战性,是否有足够的“品位”,直接决定了有怎样的地位。
显然,上海正在努力接近甚至成为“头部”。外国名家名团不会抱着“普及”的心态来到这座城市——在这里,就像在世界上任何一个一线演艺中心一样,他们会受到艺术爱好者们最热情的欢迎和追捧,也同样需要接受严格甚至挑剔的“检阅”。
国内的“实力担当”们当然也不会懈怠。一个世纪前就有的“不到上海不成角儿”传统依然在延续,这座城市在文艺版图中始终占据着特殊的身位,甚至成为风向标。
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捷杰耶夫指挥马林斯基交响乐团的“马勒交响曲全集”系列演出收官时刻。朱珉迕 摄
2
“头部”之外,上海之于艺术节、艺术节之于上海,还有许多东西耐人寻味。
把节庆与城市放到一起看,世界上顶级的艺术节,或许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那些名不见经传的地方,因为一个伟大的艺术节成了全球知名地标、无数人的“朝圣之地”——七八月间的萨尔茨堡、拜罗伊特,八九月间的琉森等等,皆算此类。简单地说,人们会“因为一个节记住一座城”,有的时候甚至是“一个节撑起了一座城”。
还有一类则是全球城市、超大城市的艺术节。城市自带的规模和能级,会给节庆一些天然的加持;很多时候,大城市所先天具有的那些基础——人群的高度集聚、各种审美和趣味的交织、与新鲜潮流之间的近距离甚至零距离,会自然地催生一个个节庆。而顶尖的节庆,又会对城市的方方面面予以反哺、赋能,从而实现“双向奔赴”。
无论是大城市还是小城镇,有一点是相同的:标志性的文化节庆,会展现极强的带动性。它可以是一张名片,也可以是一个“引流端口”——节庆本身就意味着注意力、影响力,从而带动人流、带动方方面面的交流。
今年谈论艺术节,不可能不提“文旅商体展”。五个领域的深度融合、联动发力,已经成为激发消费、撬动经济的一把密钥。上海将之作为当下的重中之重,显然看到了藏在节庆背后的无穷潜力,看到了可观的消费链、巨大的产业链。
也是因此,你会在艺术节上看到越来越多的“周边”,也会看到更多贴心的服务和“福利”。对整座城市来说,这也会是成功的商业策略——文化活动本身并不都赚钱,更不都以赚钱为目的,但借这个入口进入一个更大更广阔的“舞台”,唱出的同样可以是一出经济的好戏。
不过,故事不止于此。
作为本届艺术节特别呈现,指挥家许忠携手上海歌剧院、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节日乐团在上海展览中心户外喷水池广场演绎大型户外交响合唱音乐会《布兰诗歌》。蒋迪雯 摄
3
什么是顶尖的艺术节?这是上海国际艺术节连年在努力作答的问题。
还有两个问题,什么会成就顶尖的艺术节?顶尖的艺术节又会成就什么?
答案要从更宏阔的城市空间中去找。其间包括有形的产出,比如可观的票房、数字、联动效应;还有无形的浸润和熏陶,是在丰富而多元的文化景观中,对一座城市气质的形塑。
换言之,高质量的节庆和艺术活动,更应该成为一个撬动方方面面的“支点”。支撑起它的是城市的丰厚资源,而由它所反哺的,既有“硬实力”,更有“软实力”。
指挥家捷杰耶夫前几天说过一段话:近30年前带团来上海指挥马勒作品,台下坐着的大半是外资企业高管、员工,“一眼望去就像在柏林”,而如今,台下大片大片都是中国的年轻人。
这些年轻面孔不但充满热忱,也有日渐精进的专业眼光,其中还出现了一批引人注目的后起之秀。多年前有人断言“古典音乐的未来在中国”,也是差不多意思。音乐剧、舞蹈、戏剧等等领域,都有类似现象,进而又催生出SD(Stage Door,意指演出结束后观众在演员通道等候并与演员交流)这样的潮流。
许多艺术家都对上海的SD表达过无比享受。这不仅是因为他们在这里如明星般的被追捧,更因为随便一个等候的乐迷,都可能与之即兴来上一段专业的对话——换句话说,这是一座充满了“知音”的城市。
当然,这更是一座对文化艺术本身充满质朴热爱的城市。艺术节期间的每一天,艺术节之外的每一天,你都可能在上海的演艺空间、街头巷尾甚至地铁车厢邂逅这种热爱。
人们在这座城市拥抱艺术,也因为艺术拥抱这座城市。这座城市拥有一片艺术的天空,也拥有一片艺术的土壤。
在这片天空下,云集五湖四海的名流;而在这片土壤上,会长出属于自己的才俊。当新锐人才持续涌现、优秀作品不断冒出的时候,你会发现,艺术之于上海股票最新配资平台,也有“策源力”。
涨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